2022
09-26
2022
09-26
2022
09-26
2022
09-26
2022
09-12
陆丰市陆德公益服务中心的前身是陆丰市陆德善堂福利会,是民间自发的爱心公益组织,主要工作是收拾无名尸骨、修建百姓公墓、净化农村耕地、扶贫济困、修路建桥。1992年,在陆丰市城东镇双山村委会支部书记陈华成的倡导下,由本村村民杨子明牵头,联合村民陈木朝、陈炎等,发动东海镇爱心人士郑澄、曾藩等成立了陆丰市陆德善堂福利会。当时福利会成员:郑澄为会长,杨子明、陈水为总理,张乃腾、曾藩、朱富镜、李美兰、吴木香、潘杏为副总理,其他成员为黄依章、陈炎、陈木朝、詹家、张寿元、陈土贵、叶焕添、林汉洲、潘长富、洪水森、陈淑芳、陈香、黄钗、林暖、张大妺、蔡木权、詹木卢、黄永浮、朱明顺、郭秀春、陈娇、陈子燕、杨少钦、朱锦海、陈富金、陈来发、陈松、黄乾並、黄木青、林文流、朱水陆、潘钳、邱赛贞、林招弟、孙友真。在杨子明等的带领下,全体福利会成员,不计报酬,发动群众捐款捐物,向社会募集资金,修建了百姓公墓一座,将双山村委辖区园头埔尾无人认领坟墓骷髅4000多穴,邻近管区无人认领坟墓骷髅1400多穴,共5400多穴,迁至百姓公墓内,改善了村里环境面貌,节约了大量的农田耕地,造福了村民百姓。于第二年修建了宋大峰祖师庙,作为当地民众发扬爱心的宗教信仰场所。还利用剩余资金,修建河西镇湖(田)硫铁矿15公里路段,双山路口至上神山村路段,修建下神山村桥二条,解决了人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还救济过几户鳏寡孤独人家。 2016年10月1日,在陆德善堂福利会会长郑澄、副会长杨子明的带领下成立了宋大峰祖师重建小组,总理由杨谈科、陈攀贵、陈美真担任,成员为何松印、彭其陆、卓亚叶、蔡长定、詹名润、陈财好、李家、林招弟、黄庆泽、林美君、林美爱、陈炎、蔡木权、陈长魁、黄永浮、陈名水、陈木朝、黄名崇、陈付金、陈良金、陈木昌等人。邻近乡村理事会及热心公益的社会名流钟声坚、陈文清、吴河西、余汉俊、林妈孙、林碧摇、黄坤意、黄琨、陈木鳔和黄炎美等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大力支持修建宋大峰祖师庙,修建成现在的宋大峰祖师庙规模,并将剩余资金修建了现在的陆德公益服务中心办公场所一座两层(建筑面积300多平方)。 陆德善堂福利会是一个政府没有备案的机构组织,属于民间自发创办的社会公益机构,福利会原有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合时代要求,双山村群众迫切要求成立一个符合法律规定、科学管理的民办非企业公益服务管理机构。在这一背景下,原陆德善堂福利会副会长杨子明、蔡木权等人,自愿捐资3万元作为开办资金,爱心人士陈攀贵、陈水湖、陈良强等筹备经费10多万元,对办公场所进行了装修并购置了相关办公设备,拟成立陆丰市陆德公益服务中心,服务当地群众,继续传承弘扬慈心为人、善举济世优良传统。此一倡议,得到了陆丰市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陆丰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大力支持,于2022年8月24日经陆丰市民政局批准登记正式成立。
关于准予陆丰市陆德公益服务中心成立登记的批复 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预先核准登记通知书 大峰祖师,相传北宋年间**高僧,真名宋大峰。在民间传说中,大峰祖师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生卒年为公元1039―1127年。广东佛教协会在《广东佛教》一书中称:“在佛教史籍中未能查得大峰之名,故不知其师承及与佛教的更多渊源”。 《(光绪)潮阳县志》·卷十八·仙释:“大峰,不详里氏,始来自闯县西。和平里有大川横截,广而深,波流湍急。每遇风涛,行者以覆舟为患。大峰发愿欲建石梁以渡众生。闻者...
陆丰市紫华观,原名神山庵,俗称24观音,位于陆丰市城东镇双山村,清同治间始建,当时,曾有10余名道人居此。1925年重建。新中国成立后,道观改作他用,道众离弃,停止宗教活动。改革开放后,重申贯彻宗教政策,缪崇銮等道众陆续返回筹资修复。已逐步修复和扩建的殿堂有玉皇殿、慈航殿、斋堂和道房等,建筑面积1500千方米,总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2003年,紫华现被政府批准登记为道教活动场所。该观道众坚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正常开展宗教活动。成立了管理组织,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现负责人缪崇銮,常住道士、道姑3人,道教信众300多人。
|